金博资讯
6月18日上午,“美丽中国生态甘肃”2019全国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采访团来到兰州市区至中川机场高速公路沿线的大沙沟实验林场,放眼四顾,金博体育入眼是一派花红柳绿的景致。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技术科科长陈云告诉记者,为推进“省门第一道”沿线景观建设,在以往陡坡治理的经验基础上,于今年实施了“省门第一道”皋兰段高速公路沿线绿化场地整理、地质灾害治理、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等项目,通过对长期遗留的水土流失斑块地形地貌改造和生态绿化治理,有效提升“省门第一道”沿线综合生态环境质量,从而美化兰州北通廊,改善兰州城市形象。
兰州市区至中川机场高速公路沿线的大沙沟实验林场,入眼是一派花红柳绿的景致。
兰州市区至中川机场高速公路沿线是连接兰州市区、中川国际机场与兰州新区之间的重要交通动脉,是展现兰州乃至甘肃形象的重要窗口,一直被誉为“省门第一道”。
6月18日上午,“美丽中国生态甘肃”2019全国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采访团来到兰州市区至中川机场高速公路沿线的大沙沟实验林场,放眼四顾,入眼是一派花红柳绿的景致。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技术科科长陈云告诉记者,为推进“省门第一道”沿线景观建设,在以往陡坡治理的经验基础上,于今年实施了“省门第一道”皋兰段高速公路沿线绿化场地整理、地质灾害治理、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等项目,通过对长期遗留的水土流失斑块地形地貌改造和生态绿化治理,有效提升“省门第一道”沿线综合生态环境质量,从而美化兰州北通廊,改善兰州城市形象。
陈云说:“为提高‘省门第一道’沿线生态景观效果,大沙沟实验林场在充分掌握该区域地理及土壤条件情况的基础上,委托设计单位对‘省门第一道’沿线的独立山丘进行了现场踏查,通过踏查,共有7处独立山丘具备综合治理条件。”
据陈云介绍,根据“省门第一道”沿线的地理及土壤条件情况,采用陡坡治理专利技术,在对山体陡坡立面进行整理的基础上,配套微喷或渗灌灌溉系统,水平阶种植乔木树种针阔混交配置,基部坡面(9m以下)灌木纯林或混交林固坡保水,从而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绿化种植与灌溉保障相结合,达到地貌改观、生态修复金博体育、景观提升的综合治理效果。
据了解,该治理项目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通过对山丘进行机械填沟平整后进行绿化种植,种植树种以香花槐和河北杨为主,今年对“省门第一道”皋兰段的一座独立山丘先行实施整治,开挖土方7400多方,平整土地4740平方米,计划种植香花槐532株,目前完成了土地平整,正在实施水利管网配套,计划秋季完成栽植任务,通过整治进一步提升“省门第一道”沿线的视觉通透性和视觉美感。
记者从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了解到,“省门第一道”沿线陡坡治理项目栽植的主要苗木有樟子松、云杉、河北杨、刺槐、柽柳、白刺等耐寒、耐旱适宜生长的植物。2018年治理陡坡共计2500平方米,2019年计划治理6900平方米,有效提升了“省门第一道”沿线综合生态环境质量。
“美丽中国生态甘肃”2019全国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大型采访活动,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委网信办指导,甘肃日报社、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主办,甘肃新媒体集团、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兰州市委网信办等协办,每日甘肃网、新甘肃客户端承办。来自新华网、华龙网、山西新闻网、宁夏新闻网、河北新闻网、甘肃经济日报、兰州晨报·掌上兰州等30多家媒体40多名记者参加。(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韦德占)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从上世纪50年代起,甘肃兰州就组织干部群众背冰上山植树播绿,到80年代“承包荒山”造林,一代代兰州人发扬新时代“愚公”精神,把曾经是荒山秃岭的南北两山打造成为一道城市生态屏障的生态两山。
6月18日上午,“美丽中国生态甘肃”2019全国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采访团沿着罗九公路盘旋而上,行至罗九公路安宁段,只见道路两旁山坡犹如绿油油的梯田,微风拂过草皮,掀起层层绿浪,一幅“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随行的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以前,公路两旁这些的路堑坡面,不仅易受风雨等的侵蚀,导致水土流失,危及公路的安全,而且光秃秃的坡面也极不美观。今年年初,罗九沿线坡面绿化提升改造项目采用植草喷播技术,对原有山体坡面进行绿化治理,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近年来,地处西北高原的甘肃省会城市——兰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在甘肃调研时的“八个着力”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立足于打造独具西部山水特色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兰州的目标,依托生态项目建设,提升景观效果,以充分挖掘“两山”区域空间特色,打造城市对外“窗口”,提升两山品质,助力“都会城市、精致兰州”建设。
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副指挥任智斌介绍,如今的兰州,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城市景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南北两山为屏障,以城市主次干道为骨架,以黄河风情线为主线,以单位庭院绿化为基础,以公园、广场、游园为景点的城市绿化新格局构建而成,呈现出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眼前的这几块,今天早上刚刚揭开无纺布,仅半个月的时间草就长这么高了。”罗九沿线坡面绿化提升改造项目经理谈存良一边指挥着工人清除坡面上松散的石块垃圾,一边指着治理过的坡面向记者介绍道。顺着谈存良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坡面上绿油油的草垛长势良好,生机盎然。
据谈存良介绍,罗九沿线坡面绿化提升改造项目位于罗九公路安宁段,南起两山消防中队,北至文庙。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植草喷播13194平方米、生态带3386.8平方米、绿化苗木栽植3856株等。
“植草喷播施工是对原有山体坡面进行清理,清除边坡表面松散的石块、垃圾、杂草及有害物质,将低洼处回填夯实平整,确保坡面平顺。在坡面上铺设采用优质镀锌菱形铁丝网,将泥土均匀覆盖于镀锌钢丝网上,然后将肥料、生长素、粘固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施洒于表层。覆土回填完毕,进行液压喷播。”谈存良告诉记者,植草喷播施工要选择根系发达的草种:红豆草、紫花苜蓿、黑麦草、冰草、高羊茅等。
记者现场看到,工人们将种子处理后和土壤改良剂、复合肥料、保湿剂混入一定比例的清水,溶于喷播机内经过机械充分搅拌,形成均匀的混合液,然后利用水流原理,通过高压泵的作用,将混合液高速均匀地喷播到已处理好的坡面上,形成均匀的覆盖物保护下的草种层,多余的水渗入土中,纤维、胶体形成半透明的保湿表层。
“播完后要立即覆盖无纺布以减少坡面水分蒸发,改善种子发芽生长环境,防止鸟禽啄食种子,同时还可以减轻雨水对种子的冲刷。”谈存良说,喷草施工完成之后,还要定期进行养护,并根据气候情况适当浇水,才可以达到绿化边坡的效果。
“实施罗九公路景观道路提升改造工程,为市民提供了类型多样、文化丰富、功能全面的绿色生态服务。”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副指挥任智斌介绍说。
沿着罗九公路向东前行,在城关段马文娟林场,烈日下,伴随着搅拌机的轰鸣声,入眼是工人们整坡植绿、施工建设文化景观的火热场面。道路左边正在建设中的百家姓文化景墙,突出“姓氏”文化主题,配合以植物景观,匠心独具、引人入胜。
兰州市城关区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指挥崔世麟介绍说:“罗九公路城关段沿线绿化景观提升改造项目东起马文娟林场,西至人行牌坊西侧,长约4.7公里,老虎梁登山道南起兰雅亲河湾,北至华辰山庄,长1.5公里。该项目是在原有生态修复和绿化的基础上,以全新视角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将塑造城市形象、生态文化旅游等多功能融入其中。”
据兰州市城关区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指挥崔世麟介绍,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古建廊、仿古四角亭、仿古六角亭、特色水帘花架、管理房及公共卫生间、颐静池景观水体、石阶听涛景观水体、古建亭廊轩、二层仿古观景亭、木栈道、弧形景观廊架、百家姓文化景墙、沿线花池、园路铺装、绿化、喷灌、照明、服务设施、坡面生态修复、拉网固定以及毛石挡墙。
据了解,该项目绿化面积44022平方米、生态修复坡面24465平方米。项目建设以园林景观为重心,以增彩添色为主,用丰富的造景手法,打造色彩多样,舒适美观的景观氛围和绿色、生态的出行空间。建成后将为兰州市民及游客提供一个生态、舒适、绿色、优美的游园环境,在北山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特色鲜明的整体景观。
今年以来,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工程指挥部开拓创新,为精致兰州建设增绿添彩,紧扣“都会城市、精致兰州”建设,开拓创新,调整思路,突出服务城市发展、满足市民需求“两个重点”;增强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功能“三个功能”;着眼职能定位从绿化管护向生态服务转变,管理管护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景区建设从各自为政向整体打造转变,发展目标从以“绿”为主向多彩两山转变“四个转变”;打造文化两山、宜游两山、智慧两山、生态两山、精致两山“五个两山”金博体育。
“美丽中国生态甘肃”2019全国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大型采访活动,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委网信办指导,甘肃日报社、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主办,甘肃新媒体集团、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兰州市委网信办等协办,每日甘肃网、新甘肃客户端承办。来自新华网、华龙网、中国江西网、黄河新闻网、兰州晨报·掌上兰州、甘肃农民报等30多家媒体40多名记者参加。
6月18日上午,走进兰州北24公里皋兰县忠合镇的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美丽中国生态甘肃”——2019全国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采访团被兰州人为绿化家园而背冰上山、担水上山、背砖修渠,艰苦奋斗的植树造林精神所感染。
为展现兰州南北两山绿化历史、成就和经验,2007年兰州市在皋兰县忠合镇的山里建设了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管理处处长李明向介绍,园区建设以前,这里大部分是荒山,在2000多亩的荒山上,我们实现了一年两三万株树木的栽植,现在连附近的山脉都绿化了,11年就再建了一片绿色田园。这跟南北两山数十年绿化积累的信心、技术、经验都有着很大关系。
李明向说,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由展览区、纪念林营造区、兰州全民义务植树区三部分组成,总规模3万亩,其中展览园区2280亩,绿化区27720亩,是集绿化、展示、科研、培训、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展示中心。
园区主体建筑展览馆建筑总面积7042平方米,整体外观似“大鹏展翅”,中部“两山夹一河”造型又似两只相依的“鸟”,寓意创建兰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前景。整个展馆分为五个展区,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图像、实物标本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全方位展示兰州市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不畏艰难、持之以恒、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美化家园的艰难历程,反映了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对南北两山绿化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客观展示了兰州内涵丰富的生态文化和取得的辉煌成绩,接待国内外参观者10万人次。
自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先后有数十家省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逾万人携手参加春季义务植树和林地认养认建活动,栽植各类树木50000余株,认养认建林地2000余亩。已建成全国金融青年林、中日友好纪念林、市长林、人大林、青年林等八大纪念林区,被兰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展示基地。
从上世纪50年代干部群众背冰上山植树播绿,到80年代党政军企事业单位承包荒山植树造林,再到2000年以来实施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等工程化造林,经过持续绿化建设,南北两山林地从无到有、积少成多,形成了完善的人工生态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管理管护体系。
2019年,是今年49岁的李明向在兰州南北两山绿化事业中工作的第28个年头。他1991年毕业后即到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工作。这期间,他从事了兰州两山绿化多个工种的工作,从造林业务一线到管理岗位。他现任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管理处处长。
说起历史深处的兰州两山植被,李明向介绍,据他见到听到的相关历史是,在20世纪40年代,兰州南山的皋兰山、北山的白塔山、九州台等地几乎没有树。
记者在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的兰州生态简史上看到,汉唐时的兰州,“地皆秔稻,桃柳李榆岑蔚”,生态环境优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以后,由于气候变化和各种自然、人为的原因,兰州周围的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
据《甘肃省志》记载,自两汉至1949年的2155年间,甘肃地区共发生干旱、洪涝、风沙、雹、虫、滑坡等较大的自然灾害836次。
据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的统计数据,至2019年6月,兰州市南北两山已初步建成人工森林生态体系,绿化面积达到60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5亿株,植物种类已达75科424种。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工程造林,创造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绿色奇迹”。
今天,在兰州北山之巅的九州台上,绿树成荫,草木茂然,鸟语花香。特别是随着罗九公路、兰州国学馆等基础和文化设施的提升,这里成为了人们到北山旅游的目的地。站在这里,极目八方,兰州南北两山苍翠葱茏的景象和山水兰州的雄壮一览无余。
“现在的南北两山不仅仅只有一种颜色,一年四季都有景可看。”李明向说,兰州南北两山不仅是这座城市的“绿肺”,更是城市的“背景墙”,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2000年,兰州市实施了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将铺设到半山腰的提灌工程延伸到了山顶。
他眺望着兰州盆地对面的南山说,这里的提灌工程扬程是最高的,海拔2076米。在2000年之前,由于水很难运到这里,仅凭雨水很难造林,2000年以后,伴随提灌工程延伸,九州台有了现代化的输水管线和现代化的滴灌、喷灌,并有了绿化蓄水池。
说起今日的两山绿化,蔡学军说:“你们今天看到的都是现代化的水利设施,但都是从最原始的办法一路探索出来的。像山下的绿化,就有上世纪50年代人们背冰上山造出的林地。”
兰州,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年均降雨量327毫米,平均蒸发量1468毫米,为降雨量的4.5倍。荒山区更是土壤贫瘠,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南北两山30度以上的坡面占70%以上。干旱缺水是制约兰州生态建设的根本因素。
20世纪50年代,兰州市政府动员广大群众冬季背冰上山,将冰块埋于树坑或树根部,待次年春季冰块融化后用于植树,并于春季担水上山浇树。定苗浇水中,一铁桶水只能浇两三棵苗。1956年,人们在白塔山绿化中发明的“三块砖”引水沟灌溉系统,通过砌砖建槽引水节水来灌溉造林,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20世纪50年代后期,兰州人开始探索兴修水利提灌工程实施灌溉造林,并在艰苦探索中取得成功,大大提高了造林的成活率,加快了荒山绿化的进程。电力提灌工程技术,是根据不同的地势和灌溉面积,采用一级水泵站或多级水泵站和输水管道,将水逐级提到不同高程的灌区蓄水池,高位水池中的水经过配水管道,自流配送到各个山头的绿化区喷灌、滴灌、沟窝灌。
蔡学军指着树木下面300厘米的主管道说:“这是经过五级提灌才到达这里的。”
2000年,兰州市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启动实施了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至2003年,新增造林面积33万亩,同时建设完成了大量的水利、道路、通讯、防火等配套基础设施工程。2003以来,又先后完成了11万亩的退耕还林工程和“三北四期”工程,使南北两山造林绿化面积达到58万亩。
在九州台后山一处长满耐旱灌丛柠条的绿化地,蔡学军说,这些柠条的栽植用水,不是靠提灌水源,而是“三水”技术。把柠条的种子放在坑槽里,覆土后铺膜,通过天然集水、保水、补水栽植,如今这一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近100万亩,该技术于2004年获得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4年,中科院寒区旱区研究所与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合作,探索出了人工乔林节水保育新技术、反渗透雨养节水技术,首次提出将红砂作为造林树种的观点,2004年省林业厅批准在兰州市重点工程中应用,2005年国家林业局批准作为干旱树种进行保护和应用。
2007年,兰州南北两山又成功研发和实施了滴管技术,采取泥沙沉淀、钢管除锈、过滤等水质处理技术,使黄河水达到符合滴管水质标准的要求,利用管道通过毛管上的孔口和滴头将水送到树木根部灌溉。水的利用率高,树木生长快,省水、省电、省工、省时。
至2018年,兰州南北两山建成电力提灌工程139处,上水管理站、泵站389座,调蓄水池751座,铺设各类管道3818公里;建成护林防火检查站、了望台、气象站41个,林区道路600多公里,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
比如,在我国荒山造林中最早研究成功了径流集雨造林技术;我国黄土高原绿化灌溉输水管线最长,工程区域内的各类输水管线公里;我国黄土高原区绿化灌溉扬程最高,提灌工程扬程最高处海拔为2076米;新世纪以来,我国干旱半干旱区荒山绿化速度最快,仅2000年至2004年,共完成绿化面积44万亩,林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三水”造林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兰州人民不畏艰难、持之以恒、改善生态的精神和取得的显著成绩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赢得了广泛赞誉。原国家林业局局长高度评价南北两山绿化“不仅为兰州林业争了光,为甘肃林业争了光,也为中国林业争了光”、“两山绿化是全国人工造林的一面旗帜”,国家环保部将两山誉为“人造生境第一山”。
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2016年以来,兰州市牢固树立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制定了“12345”总体工作思路,即:围绕“一条主线”(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突出“两个重点”(服务城市发展、满足市民需求),增强“三个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功能),着眼“四个转变”(职能定位从绿化管护向生态服务转变,管理管护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景区建设从各自为政向整体打造转变,发展目标从以“绿”为主向多彩两山转变),打造“五个两山”(打造文化两山、宜游两山、智慧两山、生态两山、精致两山)。
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两山绿化建设者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修订颁布实施了《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管理条例》,配套制定了《兰州市南北两山承包单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编制完成《兰州市南北两山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及重点地段控制性规划》,为两山的长效管理和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统筹两山景区建设,加快重点区域景观提升步伐,全力推进“省门第一道”绿色通道、九州台景区、大兰山景区、西固金城公园景区、七里河沈家岭烈士陵园景区罗九公路沿线景观提升工程、安宁十里桃花再造工程等大景区建设和景观提升。同时采取清淤复整、增加灌溉次数、实时补植增绿、面山治秃除斑、水利配套改造等措施,完成城区及通道面山“治秃除斑”工程1.29万亩,实施森林抚育6.7万亩,封山育林6.9万亩,进一步巩固了造林绿化成果。
多年来,持续加大水利维修改造投入力度,大面积推广节水滴灌技术,完成水利工程维修、改造项目251项,完成重点绿化区强化配套滴灌面积1.9万亩。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加强与中科院寒旱所等科研院所的横向合作,开展人工林稳定性研究、雨养生态建植技术、黄河水绿化节水滴灌技术、高陡削坡植被恢复技术等研究,为两山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近年来兰州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还充分利用南北两山林区喷灌设施实施喷灌降尘,为打造兰州蓝保驾护航。
兰州市两山绿化工程,不仅成为山水之都的城市名片,更成为全国人工造林的一面旗帜,以及见证了兰州人民不畏艰难,绿化家园的雄心与壮志的绿色丰碑。多年来,负责兰州市两山绿化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先后被全国政协人口委、全国绿委、国家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关注森林组织奖”、“全国营造林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称号,并于2019年5月27日荣膺“关注森林活动20周年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美丽中国生态甘肃”2019全国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大型采访活动,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委网信办指导,甘肃日报社、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主办,甘肃新媒体集团、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兰州市委网信办等协办,每日甘肃网、新甘肃客户端承办。来自新华网、华龙网、中国江西网、黄河新闻网、兰州晨报·掌上兰州、甘肃农民报等30多家媒体40多名记者参加。
6月18日上午,“美丽中国生态甘肃”2019全国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采访团一行登上九州台,俯瞰黄河两岸的南北两山,入眼一片花红树绿。在兰州九州台下的罗九公路上,由绿柳、金叶榆、红叶李和许多叫出不出名的花草绽放正盛,来来往往的游客欣赏着北山斑斓如画的风景。
远远望去,色彩葱茏的道路仿佛一条蜿蜒飞舞的彩带,襟起群峰绿色,起伏山野之间,消失在白云深处。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副指挥任智斌说:“十几年前栽种的山杏、山桃,现下已成成片的桃树林、山杏林了。”
站在九州台向西南眺望,兰州七里河黄河大桥以西的城区尽收眼底——湛蓝的天空下,黄河奔流,林水相依,长桥卧波,车流穿行,华栋栉比,山水峥嵘,兼具秀美与雄阔的山河形胜让许多人有一种观河临风其喜洋洋的兴奋。
在海拔1546米的白土梁子上,任智斌指着对面起伏向上的山梁说:“那上面的侧柏,是2000年时人们吊着绳子爬到山上种植的。18年过去了,现在已经绿树成荫。”
记者沿着任智斌手指的方向继续向北向上仰望,直至兰州北山最高峰九州台,已是一番绿色起伏金博体育、层峦叠翠的景象。
在这里值守20多年的护林员的记忆里,自白土梁子以上的北山大部区域,在2000年以前,许多地方还没有栽植树木。
当我们将兰州南北两山绿化放在更大的历史背景下去考察,兰州南北两山在20世纪50年代几乎全是荒山;新中国成立前,兰州是黄水照荒山,生态环境十分恶劣,一直有“皋兰山上一棵树,白塔山上七棵树”之说。人们形象地形容“栽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娃还难”。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兰州南北两山一步步蜕变实现了让荒山变绿山,让绿山变彩山,让游人带笑颜的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提出:“南北两山就是兰州城市的金山银山”的口号。如今,通过景观提升,南北两山四季常绿,仅花卉就达几十种,绿山变成彩山,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背后,有兰州人背冰上山、挑水上山绿化家园的艰难历程,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探索提灌、攻关创新的生态壮举,有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的生态文明。
在绿树成荫、层峦叠翠的山野间,回想起1991年时的兰州南北两山绿化情况,任智斌说:“那时的九州台连完整的道路都没有,越野车、农用车上下,尘土飞扬,树木更是稀少得可怜。哪像今天,不仅有了把城区与九州台连在一起的宽敞公路,还使得九州台及整个北山成为绿树成荫的旅游景点。放眼整个北山,徐家山、五一山、白塔山、九州台、仁寿山都成了生态旅游景区。
说起历史深处的兰州两山植被,任智斌介绍,据他见到听到的相关历史是,在20世纪40年代,兰州南山的皋兰山、北山的白塔山、九州台等地几乎没有树。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兰州人民怀着改善生态、美化家园的迫切愿望,背冰挑水,植树种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兰州党政军民齐心协力,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工程造林,创造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绿色奇迹”。
据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的统计数据,至2019年6月,兰州市南北两山已初步建成人工森林生态体系,绿化面积达到60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5亿株,植物种类已达75科424种。特别是25万亩上水工程造林区,绝大部分已经成林,具备了较高的郁闭度,形成了林荫遮蔽的森林景观,两山绿地纳入城市绿地近4000公顷,两山林区已成为城市周边的生态屏障。据2009年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成效评估数据显示,南北两山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1999年的4.6亿元到现在的50亿元左右。
驱车沿着罗九公路一路向上,平坦的公路宛若一条蜿蜒飞舞的黑色丝带,穿梭起伏于色彩葱茏的山间。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由绿柳、雪松、金叶榆、山桃以及黑心金光菊、鼠尾草、鲁冰花等花草树木编织成的北山斑斓如画,美不胜收。
沿罗九公路一路向上,经牡丹园、小游园、大游园,沿登山健身步道一路走上九州台最高点,九州台区域的游览环境不断改变。特别是大小游园内以植物造园为主,修建景观长廊、休息亭、景观亭、景观蓄水池、园路、广场等景点设施,并栽植了垂柳、造型柳、丝棉木、海棠、山楂、山桃、北美海棠、油松、金叶榆等景观树种,让人流连忘返。
在位于安宁区罗九公路文庙西北侧的九州台牡丹园,植被茂盛,苗木数量种类众多,仅牡丹花就有47个品种。站在牡丹园极目远眺,黄河两岸绿波荡漾,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高楼林立的精致尽收眼底,兰州南北两山苍翠葱茏的景象和山水兰州的雄壮一览无余。
兰州树木园主任路宝军说:“据我们统计,五一小长假期间,每天前来牡丹园参观游玩的游客达3000多人,平时每天至少也有600人。”
登山步道从“四库全书文溯阁”起,终点位于“中办信号塔”(九州台最高顶),步道宽度约2.1米,全程长约2000米。沿线景观通过点线的形式串连起来,错落有致,景色优美,提升了九州台区域的游览环境,为登山的游客提供了观赏休憩的空间。
“昔日荒山深沟,今朝九州美景。”昔日荒芜的两山,正逐步从绿化向美化、香化转变,站在南北两山山巅极目八方,两山苍翠葱茏,通过景观提升,南北两山四季常绿,仅花卉达几十种,实现了从“荒山”到“绿山”再到“彩山”的美丽嬗变。
随着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的改善,以历史文化、生态旅游文化和绿色消费文化为主的两山生态文化建设蓬勃发展,除多年来持续建设的兰山公园、徐家山公园、五一山公园外,《四库全书》文溯阁、兰州碑林、兰州国学馆、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等文化景点及旅游景点在南北两山相继建成。
目前,南北两山已建成森林公园20多处,休闲、游览基地80多处,每年休闲、健身、金博体育旅游的人数已超过300万人次,已形成了具有两山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
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2016年以来,兰州市牢固树立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制定了“12345”总体工作思路,即:围绕“一条主线”(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突出“两个重点”(服务城市发展、满足市民需求),增强“三个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功能),着眼“四个转变”(职能定位从绿化管护向生态服务转变,管理管护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景区建设从各自为政向整体打造转变,发展目标从以“绿”为主向多彩两山转变),打造“五个两山”(打造文化两山、宜游两山、智慧两山、生态两山、精致两山)。
按照“北御风沙、中兴景观、南建绿廊”的思路,以新区建设为契机,加大封山育林面积,形成北部防风固沙生态圈;以兰州城区为中心,依山就势造风景,添绿建景增特色,构建山、水、林、城交相辉映的城市景观生态圈;以南部天然林缘区为重点,将城区南部天然森林与南北两山环城绿化区连接起来,建成连片绿色长廊,形成南部生态圈。通过优化两山环境卫生,实施喷灌降尘,全面保护林地资源安全,努力实现两山生态建设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华丽转身、美丽蝶变。
本网站发布与转载的所有资料均为促进行业内信息交流使用目的,任何被授权的浏览、复制、打印和传播属于本网站内的资料,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园林网”等声明版权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过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园林网”字样。违者本网站将依法对侵权者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网站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之信息而转载,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协调给予处理(或删除);如不同意本网之转载,请及时告知本网撤除;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标明原稿件来源,不得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园林网”,如因此原因涉及版权法律追责,自行负责,本网站概不负责。
③ 任何单位和个人认为通过本网站包含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本网站进行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并核实后,将会立即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④ 凡向本网站投稿的作者,投稿人务必保证稿件的原创性和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因抄袭、作假等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由投稿人本人负责。